火災報警系統、消防設施整體改造
“消防安全關系到人人的生命安全。
現在消防設施改造完成了,
居住也更安全了。”
小區290多戶居民都有同樣感受。
很難想象,失靈的火災報警系統、癱瘓的水系統、形同虛設的消控室,一系列的消防安全問題曾經存在這一小區多年。隨著最近愛儷軒大廈公共空間的消防設施的全部完成改造,這一困擾居民的“老大難”總算是解決了。
多年頑疾,
改造推進困難重重
在一樓大廳,只見微型消防站的應急器材配備齊全,消防控制室24小時有人員值班,在小區各樓層、通道等公共空間136處監控視頻以及煙感等設施能實時反映情況,一旦有緊急情況,能立即發送信號到消防控制室。
“消控室承擔整幢大樓消防設施系統的中樞,在 時間接收、反饋緊急情況的信號,同時傳達出正確指令,以保證安全。”靜安消防救援支隊綜合指導科科長左乾正介紹說。
愛儷軒大廈建筑高125米,有34層,屬于超高層建筑。2020年,靜安區消防救援支隊在檢查時,發現這一大廈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、應急廣播系統、消防排煙系統及水系統均處于癱瘓狀態,消控室荒廢多年,設備不見蹤影。
不僅如此,銹蝕嚴重的癱瘓水泵導致管網無水,樓道內的固定滅火裝置殘缺不全,地下室防火卷簾完全廢棄。
我們物業公司接手時,大廈消防設施已經癱瘓多年。我們也想整改,可是沒有維修基金,哪怕是有維修基金,一些業主也不同意用這么多錢來修消防設施。”物業公司樊經理介紹說。
于是,幾經更換的物業公司雖發現消防問題需要整改,都因此擱淺。為破解難題,消防支隊、街道、派出所三方為指導、監督單位,成立由居委會黨總支書記任組長,居委會、業委會、物業公司依托黨建引領的“三駕馬車”協調運轉、共同發力,推進整改。
多方協力,
籌集資金全面修繕
在多方走訪小區、排查隱患后,
一個“現實”的問題擺在面前,
用于維修消防設施的錢怎么來?
居民的工作怎么才能做通?
為此,支隊和街道制定定期會商制度,共同商定以網格黨建推升居民自治能級和向市、區兩級房管局申請撥款對該小區予以支援的工作方案,通過每周聯合檢查、專題會議,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發動10余名熱心居民黨員代表作為居民代表,積極號召居民重新籌集維修資金。歷時半年,在各級部門的指導和協助下,愛儷軒90%以上的居民主動繳納物業維修基金136萬元。
“
一開始大家有觀望態度,后來一次次征詢、做工作,大家都理解了,消防安全的事是最重要的。維修基金這塊每戶居民是根據平方分攤的,科學合理,多的居民出一萬多,少的兩千多塊錢,你房屋的面積大,出的維修基金就多。”回憶起當時情形,居民俞贊德記憶猶新。
2021年7月,小區啟動對大廈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及水系統等消防設施的全面改造,項目施工過程中,消防支隊、街道和派出所多次到現場檢查,督促隱患整改進展,并指導物業完善火災事故應急預案。同時,小區暢通消防通道,確保標志標線清晰。
精細管理,
將納入物聯網更快速反應
隨著大廈公共空間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、水系統、應急廣播系統、機械排煙系統、地下室防火卷簾等消防設施全部完成改造,全面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。
除了公共空間的改造完成,居民們對于消防安全設施的要求也更細致了。由于在消防設施項目施工過程中,相關單位發現“居民室內的消防噴淋頭老化”等問題。業主委員會擬進一步擴大改造范圍,切實消除安全隱患,目前相關改造計劃已張貼公告告知全體業主。
此外,區消防救援支隊表示,為了推進超高層住宅小區的安全管理,支隊擬計劃將這一住宅納入消防物聯網管理,便于 時間聯動掌握相關信息,形成更加快速反應響應的機制。
據悉,
隨著消防物聯網的納入,
消防管理人員在登錄系統后,
即可實現對人員值班、
消防設施故障等情況的一鍵監測,
即時查看日常消防工作開展情況,
將進一步構建
“人防+技防”消防安全治理模式,
大幅提升火災防控水平,
全面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滿意度。